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信息化动态 >> 正文

一场教室改造运动正在兴起

作者: 时间:2018-03-28 点击数:

一、你还在想吗?别人已经在做了!

自从《地平线报告》提出“学习空间重构”的概念以来,在近三年来的地平线报告里这一概念被反复提起。专家们指出——

“学习空间设计正在从以讲授为主的,转变为基于项目合作,基于团队展示,基于自主学习,基于自由讨论,基于悠闲放松,基于工程设计等多样化的空间设计。”

当你看到这段话时,还会认为“学习空间重构”只是停留在文字上的一种理念时,你已经落后了。因为,别人已经在这么做了!在中美那些顶级大学内,一场教室改造运动正在兴起!

北京大学——2017年,北大开始改造地学楼,目前改造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全楼33间教室中大多都被改造成研讨教室。

清华大学——2016年初,清华将三教7间扶手椅教室改造成讨论教室,将桌椅更换为变形桌椅,只要将桌子旁边的副板撑起来,就可以将六张方桌围成一个圆桌以展开讨论。

北京师范大学——20148月,在教七楼试点改造教室,20154月将教四楼二层语音教室建成为小班讨论教室。环形屏幕上可同时呈现PPT、网页、学生作业,师生可以通过平板电脑提问与回答。

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在八号楼新建12间智慧教室。该教室体现了“物理空间+资源空间+社区空间”三位一体的概念,体现云端一体化、模式多元化、行为可视化、设备移动化、管控智能化、能耗绿色化的设计理念。

福州大学——自201612月份启动教室改造,历时三个月,共改造79间教室。新型教室里也可以有聚光灯、控制室、VR技术、全自动摄像头、高清触控黑板、激光超短焦投影、全向吊麦……其中的全向吊麦属于黑科技类新产品,具有:扩音效果好、保真度高、抗回音、防啸叫等特点,好的全向麦具备高灵敏,拥有全向性放大和消回音啸叫功能。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对外经贸大学的教室改造已经完成了四批。智慧教室系统采用融智-STLS智慧多媒体工作站、融智-CL多媒体中央控制器进行室内窗帘、灯光、影音设备、投影设备、烟雾、PM2.5、关照度、温湿度进行智能一键控制。

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的教室改造,把以前的固定排椅,改成分体式活动桌椅。以触摸屏代替(或部分代替)投影仪,无线网全覆盖。中班课堂兼顾板书习惯,黑板和触摸屏同时使用。这次教室改造突出体现“拉近”师生距离的初衷。所有“新”教室里,以前高出地面的讲台没有了,教师可以方便地走到学生中,或直接处身学生之中。

麻省理工学院(MIT——建设了TEAL教室(Technology Enabled Active Learning),一种用科技支持学生能动性学习的教室。该教室共有8面显示屏,同时墙壁由可以写字的白板组成,小组讨论时,学生们可以自由书写公式以及自己的想法。学生桌椅为圆桌,每个圆桌可以坐9个人,共有13张桌子,也就是说最多一次可以容纳117名学生。

马里兰大学——建设了能动性学习教室,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并非成本最高的四面大屏幕或其他华丽的技术,而是不起眼的小圆桌。能够随时轻松地开展课堂讨论是这种教室最大的优点。小圆桌“迫使”学生们面对彼此,充分投入课堂,并且很难不集中精力。

佛罗里达大学——最新的教室设计,将哈克尼斯教学法的基本原理应用到更大的课堂中去。应用之一便是组团教室,它兼顾了以授课为主和以小组讨论为主的两种教学法,最多可布置100个座位。小团体教室的设计能让教师尝试多种课堂布置和教学策略,既可以开展授课式教学、全班讨论,也可以开展小组讨论。

不用再举更多的例子了,总之只要你用心去搜索,一定能发现更多这样的例子。

正如华南师大焦建利教授在其文章《学习空间及其发展趋势》里说到的——“学习空间(环境)问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尤其是其作为学校教育变革的抓手,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地方政府、各级各类学校的关注。”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这么多大学都在做教室改造?这是一种偶然的现象,还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让我们听听专家们怎么说——

《甄陶还是镀金》——北京大学教授 韩水法

“我和同事们的研究课都是自己想办法去找地方,从办公室到会议室,费尽心机。……在知识论层面注意到,北大和中国高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室配备方面存在的重大缺失。”

“学校的教室都是讲台式的,它表明体制之中的教学方式就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满堂灌。”

《数据驱动的中国未来学校课堂变革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王素

“人的成长是一个社会性的成长,是在真实的环境、真实的关系、真实的任务当中来完成这个成长的。”

“学习形式改变的时候,课堂形式一定会随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学习方式决定了空间布局,原来传统的教室无法适应实践性、社会性、体验性的学习。”

《未来教室:可重构的无限延展学习空间》——北京师范大学 江丰光教授

“当前各国都在思考如何利用既有的技术与产品,来打造未来的教育环境。”

“未来教室不是高科技的堆砌,以学习者为主体的设计原理会照顾到各式感官体验的要求,为学习空间提供无限延展。”

可见,从现象到理念,这种教室改造运动不是历史中偶然泛起的小浪花,而是一场宏大的教学改革运动的新潮流。尤其在这个产业革命、万物互联+人工智能崛起的新时代,学习空间重构,是教育信息化2.0的必然选择。

二、学习空间重构的背后逻辑——小班化教学

教室改造运动兴起和学习空间重构被重视,不仅是教育信息化思维的全新升级,也还因为,人们对于学习这件事儿,有了新的认知;对于教学改革这件事儿,有了新的视野和角度。

2012年慕课大潮来临后,彷佛一夜之间,微课、慕课、在线课等课程的建设,成了破解教育问题的主要武器,各个大学都在花费巨额资金大力推进课程资源建设。

但建设之后的应用,效果如何呢?恐怕还是“建的多、用的少,优秀慕课高高挂。”在现实课堂中,高校老师们依然要面对100200人的超级大课,用最古老的“三中心”(教师、书本、知识)模式来授课。

人们越来越明确地意识到,技术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如果教育是一个“完整的人”的话,我们能看到的是,技术这个“人”的脚步,走的太快,大脑没有跟上。如果我们教育人的学习观念、教学观念不能相应而变,那么教育这个“人”给我们的感觉就是发育的极度不平衡,知行的严重不合一。

学习的方法是重要的,变革学习比变革技术更重要,也更困难。因为方法改变的前提是理念的改变。

正如知名教育技术专家桑新民教授所言——

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中,学生是不可能真正成为学习主体、主人的;只有当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运用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在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新型课堂中迎接各种学习挑战,充分施展每个人的创造性才华时,学习主体的地位才有可能确立。

什么才算真正的学习?知识不同于信息,无法传递,也不可能依靠教师从外部输入;必须以问题来引导;必须有内在动机和自我驱动力;必须有对话和交流;必须充分利用教育技术创设高效的学习环境与学习资源;并取得真正的学习成效和美好的情感体验。

因此,你会看到,新一轮教室改造运动,背后的身影,其实是新一轮的教学改革运动。而新一轮教学改革运动的逻辑,就是从“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的课堂形态转变,是“以学习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模式的普遍建立,是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逐步代替灌输式教学。

这样的变革,如果还是在一种“教师高高在上、下面学生一两百人”的大教室里,可能发生吗?

因此,这一轮教学改革运动,教学环境必须改变,才能让这种改革真实落地。国家的做法是——消灭大班额。2018年两会,教育部长明确表示,今年要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2020年要基本消除56人大班额。

部长所言,指向是中小学,但在大学里,小班化改造,也正在兴起。在美国高校中,小班授课率(20人以下)在哈佛等私立大学达70%以上,弗吉尼亚等公立大学也占50%以上。我国那些顶级大学里已经开展的教室改造运动,正是基于这种小班逻辑。

北京大学 卢晓东教授——“小班研讨课是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新趋势。”

四川大学校长 谢和平——“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就需要我们从过去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转变为启发式的讲授、批判式的讨论和非标准答案式的考试。打造一个精英教育的高校,需要‘小班’的课堂。”

我们能清楚的看到,“小班研讨课”——正在成为新一轮教学改革运动的核心命题。我们认为,小班化教学,既符合国家大势,也是民心所向,它改变传统以知识传授为主的课堂,让每个学生参与到互动讨论中;它将从“知识传授”的教学向“能力养成”的教学变革中发挥出前所未有的作用。

空间是有魔力的,改造后的研讨教室,非常受学生和老师欢迎。在北师大,“一位老师曾因没排上新型教室懊恼不已”;在北大,学生们表示“他们很喜欢这种与同学和老师一起讨论的方式,能够帮助自己深入地理解教学知识”。

三、从信息化到智能化,教育的场景升级

如果我们把视线转向教室这片“小池塘”以外,我们会发现,就算“小池塘”边上的“大森林”——整个教育领域的变革,其推力不仅源于国家政策,也来源于这个时代由技术驱动的整体性变革。

不知不觉,我们中国社会已经进入物联网+人工智能时代。万物互联+人工智能的技术正在改变各行各业,这种改变有一个共同特征,叫做——融合。

你能看到的那些新生事物,滴滴打车+共享单车,就是互联网+交通的融合;海尔智能冰箱,就是互联网+制造的融合;小米盒子和智能音箱,就是互联网+家居的融合;盒马生鲜,就是互联网+实体超市的融合;猫眼看电影,就是互联网+电影院的融合。

这种融合的浪潮,将无可阻挡地涌进教育领域。

“自党的十九大开始,我国教育教育信息化已步入了融合创新、智能引领的新时代——教育信息化2.0时代”(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教育信息化2.0已经呼之欲出。预计,智能化,将成为教育信息化2.0的主要特征。

那么,智能化时代的教育,将以什么样的方式打开呢?

我们认为,场景升级,将成为下一轮教育变革的主流趋势。你看到的教室改造运动,将会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如何适应这种新趋势,我们的教室到底怎样改造,才能做到三五年不落后、10年内超前配置?这是非常值得把握住的东西。

我的观点:教育场景时代,是玩儿屏的时代。

——为何这么说?

我们已经知道,在线教育和线下教育大融合,混合式学习正在成为主流理论。只是,教育界的人们太缺乏实践精神,从没有仔细想过,混合式学习这件事儿,如何落地?

让在线的教师们再次回到教室里,就算是混合式学习吗?如果回到教室以后,依然是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这与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有何区别?

我们在前进,还是在后退?混合式学习,究竟应该怎么玩儿?

我们认为,在战略层面,我们界定了教育生态的基本框架(有课、有人、有场,人++课构成基本的教育生态),保证了我们前进的方向正确;那么在战术层面,我们要想实现教育创新,这个“场”应该被重新设计和摆放。

任何一个细节的改变,都是极其有意义的。

桌椅从固定不变到可移动,变成小组围坐的圆桌式,不仅凝聚了学生,也解放了教师。可变桌椅,可以造就一个活动的场景和路线,这就意味着教师可以从讲台上走下来、走到学生中间而不被阻挡,他可以在学生中间以一种轻松的心态自然游走,他的智慧会以最自然的姿态发散出来。

屏幕从四方幕布变成超级宽屏,会给学生一种“观影级”的体验感,这种体验感会让学习这件事儿不由自主地认真起来。想想当你进入图书馆时,你是不是自然就会变得安静?当你进入宗教庙宇或殿堂时,是不是自然就会觉得神圣?这种心理变化,几乎是一样的。

画面从投影幕布变成高清液晶屏,意味着视觉感不受光线捆绑,窗帘可以拉开,窗户可以打开,外面的阳光、微风、鸟鸣甚至花香都可以进来,这样一种环境,你会不会身心愉悦、通体安静,你会不会很自然地安下心来,去品尝知识的好味道?

最要命的是,当大屏突破一屏,从一屏变成三屏,甚至六屏、八屏,带来的巨大变革意义,绝不只是技术层面上的!

屏幕“破一”,可以说是教育技术思想上的一次大跃进和非凡的革命。它意味着,学习这件事儿已经彻底被颠覆了,从此以后,单向传输这件事儿、教师化身知识权威这件事儿、学习只是被动接受这件事儿,被从墙根下狠狠挖了一铲子!

传统的学院派教学模式的城墙的倒塌,从此开始了!

如果你还不明白这种变革的意义,那么我再来告诉你,屏幕“破一”的重要意义有三:

第一,意味着不仅老师的知识课件可以被推送下来,学生的学习成果也可以被推送上去,“教”的内容和“学”的成果均可以被平等展示,教与学双主体的地位从此逐渐平等起来。以前的老师,高高在上,是需要我们仰视的;

第二,意味着一个教师,不仅可以展示知识课件,还可以展示教学活动,学生们可以参与活动,并且活动的内容和结果,都可以上屏,这将彻底解决教育信息化中的重大难题——如何实现双向互动,也将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最大的弊端——灌输形态。你要知道,当屏幕只有一屏的时候,你要让学生上台或上屏,是非常难的,我们习惯思维中的定势是,这个屏,天生是给教师,而不是学生的;

第三,意味着教育大数据可以入场了,因为,它为大数据,找到一个极佳的落脚点。教学大数据的可视化,你靠手机或者电脑的小屏幕不能充分展现,但大屏可以;并且由于三屏的存在,教学大数据与内容、活动同列,毫无违和感。

当然,屏幕“破一”,不仅有这些看得见的好处,它也有看不见的逻辑优势。这种逻辑,更符合教育的底层逻辑——学习怎样才算是科学和有效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创新如何才能有效实现。

教育变革的推力,不仅仅是理念方法等“术”的问题,也是环境空间等“场”的问题。

屏幕用活了,好的教学方法才能流动起来,场景里的人才能动起来;当人动起来的时候,传统的地位和模式才能被打破。“破一”大屏,可以说是“教师下去+学生上来=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天然适配产品,必将带来这种教育变革的轻松破局。

 

四、未来的教室,它应该什么样?

最后总结一下,基于场景化教育的变革,虽然为我们揭示教育变革的新方向,但要说服学校的领导们这么做,还是有难度的。人们的实践,总是受滞于理念的保守和落后。

但当你看到这篇文章,并且看懂了以后,你至少要把下面这些非常通俗简明的说词告诉他们——

第一,未来教室,桌椅不应该是固定的,应该是可以灵活组合的

原因:这样有利于大家聚成小组,一起讨论。

依据:根据最新的学习科学(情境学习理论),学习在团队协作式往往最高效。

第二,讲台应该和课桌椅保持同一平面

原因:降低教师的权威性,打破教师为中心的范式。

依据:教师角色,已经从知识的讲授者变为学习的引导和支持服务者,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范式,不是要把老师淘汰掉,而是意味着师生要平等。

第三,教师上课应该走来走去

原因:教师走入学生中,能拉近师生的距离,营造出轻松活跃的学习交流氛围。

依据:著名教育技术专家(桑新民)说过:对话式教学,是最好的教学。

第四,教室里要有一面液晶屏,而不是投影幕布

原因:投影仪+幕布太受光线捆绑,你要关上窗户拉住窗帘才能有好效果;用液晶大屏,你可以打开窗户,拉开窗帘,一边听闻鸟语花香一边享受阳光微风一边上课,这样的感觉,您……不想试试吗?

第五,教室里这面屏,可以变的哦!可以一屏显示同样的内容,也可以三屏显示不同的内容

原因:根据某专家教育得道的屏幕“破一”理论,一屏变三屏,它可以实现双向互动,可以彻底解决学生上课低头玩手机问题。

依据:别人已经在这么做了!

第六,鼓励学生们上课用手机,鼓励学生们搜索网络上的相关知识,并且把结果投到大屏幕上。

原因:byod(自带设备进教室)已经是势不可挡的趋势,你跟手机争抢学生的注意力,不如把手机“招安”,变成你课堂中的一部分。

依据:智能时代,多终端互通,将会变得非常简单容易。

第七,有了这样的教室,老师可以鼓励学生秀一下,让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成果(笔记文章视频作品)投射到大屏幕上。

原因:国家正在推的学习空间人人通,需要一种合适的产品展现形式。

依据:基于成果导向的评价理论,所有的学习成果都应该被充分展示,可视化,就是教育大数据的正确打开方式。

最后,我们用顺口溜结束我们的话题:

未来教室怎么搞——

桌椅都要有轮子,圆桌讨论无阻碍,桌椅能动可拼接;

一变三屏为标配,内容双向可互动,手机参与可上屏;

大屏高清无闪烁,要能适应自然光,打开窗帘有花香;

一键设备能开启,摄录一体智能化,视频高清效果好。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 汉江师范学院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 版权所有
地址:湖北省十堰市北京南路18号 图书馆网络中心2楼